主页

/

文章

/

水产世界

/

373-article-23

October 26 2023

根据池子情况调整藻水 应对泰国虾白菇症问题

根据池子情况调整藻水  应对泰国虾白菇症问题 - 农牧世界

分享这个

Facebook WhatsApp图标 Telegram图标

根据池子情况调整藻水

应对泰国虾白菇症问题

台湾高雄湖内与屏东里港养殖泰国虾,在春季常常会碰到所谓的“白菇症”现象,导致许多虾子无法脱壳而死亡,让养殖者损失不少。其实白菇症不难处理,但却没有一定的SOP来处理,因为每个池塘的情况都不同,需要彻底了解自身池子需要什么,根据所需才有把握解决此问题。

笔者5月间在高雄湖内与里港服务泰国虾养殖者时,常常会碰到泰国虾产生所谓的“白菇症”现象,导致许多虾子无法脱壳而死亡,让养殖者损失不少,于是有养殖者询问,该如何处理白菇症?原理为何?如何解决?

白菇症是虾壳硬化无法脱壳的症状,容易出现在冬春交界、农历新年前后,大部分发作于80~30尾斤的泰国虾,最后因此而死亡。

 

白菇症的因应与处理

白菇症状是一种虾壳硬化无法脱壳的症状,最容易出现在每年冬春交界、农历新年前后,大部分发作于80~30尾斤的泰国虾,最后因此而死亡。

历年来,养殖者均以投入过磷酸钙来解决泰国虾白菇症状问题,施肥标准是1,000吨水兑40~120公斤,部分能解决,但仍有部分未见效,许多养殖者遇到了只能自认倒楣(现在的单纯过磷酸钙已经停产,改为复合肥)。本次观察到湖内养殖者使用的方法是投入镁钙肥10公斤/1,000吨水,最后解决了问题,减缓白菇症,让轻症的虾子成功脱壳,唯症状严重的虾子仍然死亡。至于原理与方法是什么?请让我下文说明。

通常卡在虾壳上之物质可粗分为细菌分泌物、藻类沉淀、碳酸钙沉积、白斑病毒。图为藻类卡在虾壳上。

 

白菇症是什么?

白菇症从外表上来看,虾体的侧甲跟背甲发现粗糙的白色层,让虾子甲壳变硬,导致虾子无法脱壳,最后死亡。通常发生在水色清澈无藻、无阳光照射的环境下,而冬天与春天的环境恰好满足白菇的形成条件,但是特定总堿度高达300ppm以上的区域一年四季都会有白菇症。

如何形成?

通常卡在虾壳上之物质可以粗分为细菌分泌物(比如白斑)、藻类沉淀(死藻沉淀)、碳酸钙沉积、白斑病毒(白虾、草虾常见,泰国虾较少)。按照分类来说,杀菌、杀藻或分解碳酸钙可以解决问题。

我们判断的方法:细菌分泌物通常外观上会黏滑,藻类沉积多半会有色素出现,而碳酸钙沉淀则是粗糙白色物质。

从外表上来看,患白菇症的虾体侧甲跟背甲发现粗糙的白色层,让虾子甲壳变硬,导致虾子无法脱壳。

 

如何诊断?

笔者为了了解白菇的形成原因,便请养殖者从虾池中挑出白菇的虾子,并刮下一些白菇部分放在显微镜下检查,发现是细密的白色物质,没有特别的颜色、也没有黏稠的型态,所以暂且排除细菌与藻类沉积在甲壳的可能性。

至于是否是碳酸钙沉积?除了外观检查之外,也能从总堿度来观察,该池水总堿度198,在淡水养殖池中偏高,确实有可能产生碳酸钙沉积。

但是如果只用推断的方法说是碳酸钙沉积,是否有验证的方法呢?

事实上,验证方法是有的,也非常便宜简单,而且家家户户都可以使用,只要抓起白菇症的虾子滴一滴清洁用盐酸就可分辨是否碳酸钙沉积!因为清洁用盐酸的pH值是1~2间,完全达到了可以解离碳酸钙成碳酸与钙离子的条件,假如滴下稀盐酸之后白菇的部位产生气泡,而用水洗净后白菇便消失不见了,这便是白菇为碳酸钙沉积引起的最大证据。

到此,我们知道了白菇症是一种碳酸钙沉积的病症。


经过酸处理后,病虾甲壳变得较为光洁,而白色的地方为残存的碳酸钙。

 

可用化学法与生物法

传统以来,白菇症的处理方法都是在发现之后投入大量过磷酸钙,通常就能够看到水色改善,虾子脱壳,塭主也认为白菇症好了。而在笔者的眼中看来,现场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增加藻水来防治白菇症。因为白菇症发生的原因是碳酸钙沉积在甲壳上,所以如何让沉积的碳酸钙溶解就是重点(篇幅有限,药物刺激脱壳法本次就不讨论了),可以考虑的有化学法与生物法:

-化学法:降低pH值,可以让碳酸钙分解成碳酸根与碳酸氢根离子。

-生物法:降低池水总堿度,让碳酸自然回补总堿度。

首先,先谈谈化学法吧!在化学上,碳酸钙在低pH值时容易解离,而我们要让养虾水pH值全部降到7以下已经很不容易了,何况池水那么大要投入多少酸剂?再者,快速降下去养殖生物可能都会死亡。因此只能用不均匀的方法投入酸性物质(各种有机酸系肥料),令虾子在碰到有机酸区域,快速溶解掉沉积的碳酸钙。等有机酸扩散到池水的时候,池水的pH值会回复到正常的7-8之间,回复到正常pH值也代表过一阵子虾壳上又要沉积碳酸钙了,但至少虾子有几天的时间来缓冲脱壳。

总体来说,化学法虽然快速,但只能治标,而且操作困难,除非有办法抓虾集中处理,不然不建议。其次,生物法是利用光合作用时总堿度会降低的特性,让碳酸钙自然分解回碳酸根与钙离子。

具体而言就是增加藻水,因为藻水成长中会行光合作用,产生光合作用后会抽走水中的二氧化碳与碳酸根,导致藻水中碳酸根不足,自然会向沉积在虾体上的碳酸钙“抽税”了。 (请注意,是增加藻水浓度,不是浓厚的藻水!再浓厚的藻水对碳酸的需求不会增加,只有提升藻类量的过程,增浓藻水才能消耗碳酸。)

湖内地区养殖水体总堿度高达300~400ppm,患白菇症的泰国虾几乎随处可见,由于总堿度过高,使用过磷酸钙的效果不如镁钙肥。

 

两种肥料功能与差别

一般来说,解决白菇的方法是施用过磷酸钙或镁钙肥,提高藻水,降低碳酸钙沉积。说到这里,我们来看看过磷酸钙与镁钙肥能带给池水什么?

磷酸钙是一个酸性肥料,其溶水pH值约是3,这符合第一点化学法的要求。其次,过磷酸钙是磷肥,能增加藻类的生长,满足了第二点的生物法,这听起来似乎是很好的策略了吧,那为什么过磷酸钙使用于白菇症状有时无效呢?因为,

第一:酸度不够,养殖者有优良操作习惯的人,投放各种资材时一定会均匀投放,尽量平均泼洒在鱼塭边,这种好习惯导致了酸不够集中,没办法分解碳酸钙沉积。反过来说,若要用酸剂解决白菇症,最好的方法是集中投放有机酸肥料。

第二:藻水做不起来,若藻水缺乏的不是磷肥,那投入过磷酸钙并不能帮助藻水生出来。换句话说,不缺磷时过磷酸钙的意义就不大了。

镁钙肥是一种天然矿物粉,以氧化镁、氧化钙为主,带有藻类必需的氮、磷、钾,可以调整土壤跟水质的pH值。它不像过磷酸钙具有化学上的酸性,但可更多地增进藻水的营养物质,所以它是以生物法作为解决白菇症的策略。

乍看之下,两种肥料在解决白菇症都有用,那分别在哪里呢?

过磷酸钙是酸性肥料、能大量补充磷,但会让土壤酸化;镁钙肥则是堿性肥料,只能补充少量磷,但可以补充碳酸,且会让土壤酸化减少。两者各有优缺点,使用上大家需要看水体跟土壤状况来决定要用哪一种或两种混用。

当藻源、阳光、碳酸兼备时,补上磷肥,成功制造藻水的机会极高,白菇症自然迎刃而解。

 

做藻水需掌握总堿度

从上面讨论我们已经知道,虽然白菇症的预防与处理都是从酸堿性与藻水这两个问题上着手,但对于技术更高段,想要细微控制养殖环境的养殖者来说,不能不提总堿度这件事,故笔者将之取出来单独讨论,能让读者朋友们更了解做出藻水所需要的是什么。

首先,先说明总度的定义:总堿度学术上的定义是水体抵抗pH变化的能力,这说法很抽象,不妨把它想象成池水中各种“酸”的总量,比如说碳酸、磷酸、醋酸、硫酸、硝酸等等,因为这些酸都有吸收跟释放氢离子的能力。

一般淡水健康的总堿度约在100~150ppm,随着盐度上升,海水约300ppm为正常。若淡水的泰国虾总堿度高达300ppm,那发生白菇的机会将大幅提高。


在上述这些酸之中,碳酸是水体中对pH影响最大的,也就是说在管理上,水体的总堿度变化几乎可以看成是碳酸的含量变化(其他酸变化不大,影响也小)。藻水跟钙离子都是碳酸的“好朋友”,其中藻水在生成时会用碳酸来补充二氧化碳,而钙离子则喜欢把碳酸变成碳酸钙沉降成固体。

有些池子缺碳酸,所以藻水无法行光增生。至于其他酸类中,磷酸类肥料有个值得一提的功能,就是能够补充磷酸,而磷酸是光合作用运转的关键原料,让光合作用顺利合成,吸收碳酸、制造氧气。假如藻水不浓厚,有时可以考虑补充磷酸来增加。当藻源、阳光、碳酸兼备时,补上磷肥,成功制造藻水的机会极高,白菇症自然迎刃而解。

白菇症不难控制,但却没有一定的SOP来处理,因为每个池塘的酸堿、温度、藻种、光照、碳酸与磷酸的含量都不同,需要彻底了解自身池子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根据所需不同的元素来提高藻水才有把握解决白菇症。

(《养鱼世界》授权刊登)



如果您在几秒钟后无法查看评论,请尝试重新加载页面。

还没订阅我们的杂志?
您现在可直接线上订阅我们的杂志

Shortcut - 农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