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文章

/

种植世界

/

348-article-13

January 22 2022

善用生物防治法 降低白蚁为害率

善用生物防治法 降低白蚁为害率 - 农牧世界

分享这个

Facebook WhatsApp图标 Telegram图标

善用生物防治法 降低白蚁为害率

白蚁作为自然界中的一分子,它们有很多天敌。农友若能善用它们的天敌来防治,即能减少农药使用量,亦能对环境友善。简言之,通过生物性防治来处理白蚁,依然是目前最佳的途径。

白蚁是一种破坏性十分强大的昆虫,短短时间内就可以将一棵植株的主干、枝干等部位啃噬干净,形成空心树,进而干枯死亡。因此,有效的白蚁防治是农友必须掌握的园间作业之一。

若农友发现园地的果树上挂着白蚁巢,必须立时进行处理,避免白蚁进一步为害作物。

 

白蚁攻击作物根部

白蚁在气候潮湿的大马十分普遍,不但导致作物植株的树干被蛀空、枝叶萎黄,还可以使地表以下的根茎部遭到破坏,导致作物长势逐渐衰弱,甚至死亡。因此,有效控制白蚁为害也是大马农友必须面对的虫害防治之一。

基本上,大马农友若时常遭受白蚁为害,有两个可能性:一是园地土壤有很多有机质供白蚁吃食;二是园地所种的作物植株孱弱,引来白蚁攻击。

在大马,一般的红蚂蚁都会以白蚁为食。红蚂蚁能够破坏并涌入通往白蚁地下通道的每一个入口或裂隙,捕捉一只或几只白蚁到地面上来,然后再返回地下通道去捕捉更多的猎物,直至它们搬不动为止。

 

国内农友偏重于施化肥,致使土壤生态不平衡过于酸性,导致作物细根不茂盛,肥分吸收率降低。当植株无法取得充足养分,自然而然长势变弱,白蚁就会前来攻击植株最弱的中根(树根分为主根、中根和细根),进一步破坏植株。

目前,白蚁防治仍然以化学防治为主。不过随着化学农药的过量使用带来负面影响和消费者对有机健康的追求意识慢慢提高,专家开发和应用高效、低毒、且能与环境兼容的新型农药成为现代农药发展方向。另外,生物防治法同时顺应趋势获得积极发展。

脊椎動如穿山甲能鑽洞挖穴搗毀蟻巢而舐食白蟻,對白蟻巢具有很強的 破壞性。

 

白蚁具有很多天敌

白蚁作为自然界中的一分子,它们也有很多天敌。农友若能善用它们的天敌来防治之,就能实现生物防治法,对环境友善。

★ 专性捕食者

专性捕食白蚁的脊椎动物均为哺乳动物,它们具有典型捕食白蚁的形态特征和适应性,能钻洞挖穴捣毁蚁巢而舐食白蚁,对白蚁巢具有很强的破坏性。这种哺乳动物捕食者包括穿山甲、非洲土狼、土豚,犰狳、食蚁兽、懒熊、袋食蚁兽和针鼹等。曾有许多人试图驯养这些动物来防治白蚁,但仍然存有养殖技术问题而无法积极发展。

除了哺乳动物,一些膜翅目蚁科昆虫也会捕食白蚁,其中包括猛蚁亚科细颚猛蚁属、中盲猛蚁属和切叶蚁亚科大头蚁属。在大马,一般的红蚂蚁都会以白蚁为食。红蚂蚁能够破坏并涌入通往白蚁地下通道的每一个入口或裂隙,捕捉一只或几只白蚁到地面上来,然后再返回地下通道去捕捉更多的猎物,直至它们搬不动为止。

★ 随机捕食者

随机性捕食白蚁的无脊椎动物很多,主要有3大类节肢动物,即唇足纲;蛛形纲的蝎目、避日目、蜱螨目、盲蛛目、蜘蛛目以及昆虫纲的蜻蜒目、螳螂目、脉翅目、膜翅目等。当中,膜翅目的蚂蚁是白蚁的最大天敌。另外,一些大头蚁亦是白蚁的随机捕食者。

随机捕食者的脊椎动物中,包括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都会捕食白蚁。过去曾有实验发现,中国四川的黑翅土白蚁有翅成虫在飞翔和降落到地面求偶配对的这段时间里,时常受到鸟类等天敌的捕食,死亡率相当高。由此可见,保护好青蛙、蟾蜍、益鸟等动物对消灭白蚁的有翅成虫和降低虫的密度,从而抑制白蚁新群体的建立和为害具有积极意义。

商业生产的苏云 金杆菌菌株对 白蚁也具有感染 性。通过交哺行 为,苏云金杆菌 能在白蚁个体间 传递,活的白蚁 个体也能从处理 过的白蚁尸体上 获得感染。

 

★ 寄生物

白蚁寄生物可分为白蚁个体寄生物和白蚁巢寄生物两类。实验报告发现,利用螨类防治白蚁有一定效果,但要等待螨的繁殖生长,防治效果较慢。另一类研究较多的白蚁拟寄生物是蚤蝇。过去,蚤蝇科寄生蝇被发现寄生于白蚁大兵蚁的头壳中直至幼虫期结束,蛹期又会转移到白蚁腹部最终导致白蚁的死亡。然而,这种拟寄生现象主要发生在蚁丘上杂草过度发展的蚁巢和蚁丘曾遭到破坏的蚁巢中,因而对白蚁的控制作用并不显著。

★ 病原性微生物——线虫

线虫作为一种防治白蚁的生物杀虫剂已在世界上多家公司进行商业生产,但关于利用线虫防治白蚁的效果,环球仍然存在不同看法。这种生物杀虫剂可针对主要白蚁种类,其致死速度、剂量等方面皆符合商业活动。然而,有一些研究认为线虫仅能在室内可控的条件下对白蚁产生作用,农业地的白蚁则尚不可行。专家认为,线虫有限的活动性和在死白蚁体内低的繁殖率使线虫无法达到足够大的密度来消灭野外的整巢白蚁。在美国已注册作为生物杀白蚁剂的产品用来防治农业地的白蚁野外群体几乎无效,只适合用于扑杀室内白蚁。

 

★ 细菌用细菌作为白蚁防治剂的研究较少。目前,大多数的研究仍集中在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国外有实验显示,在实验室中将欧美散白蚁和另外一种散白蚁(Reticulitermes hesperus)的实验种群暴露在苏云金杆菌内毒素、芽胞、孢子囊的混合物中,6天后可致95%以上的白蚁死亡。商业生产的苏云金杆菌菌株对白蚁也具有感染性。通过交哺行为,苏云金杆菌能在白蚁个体间传递,活的白蚁个体也能从处理过的白蚁尸体上获得感染。但对于不同的白蚁物种,苏云金杆菌的感染性存在差别。

此外,其他一些细菌如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和 铜 绿 假 单 孢 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也对多种白蚁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尽管实验室的试验取得良好的成绩,但农业地条件下细菌对白蚁种群的控制效果却未得到证实,尤其像苏云金杆菌,它在土壤中存活能力差,限制了其在土地上对白蚁的防治作用。不过,近来有专家用DNA重组技术获得具有白蚁特异性内毒素的苏云金杆菌品系,并与微胶囊技术结合,大大提升此方面的白蚁防治前景。

保护好青蛙、蟾蜍、益鸟等动物对消灭白蚁的有翅成虫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生物防治白蚁是最佳途径

白蚁对果树种植人具有相当大的为害,同时它与农业环境十分密切,使用剧毒化学药剂虽可起到快速见效效果,但是却也存在农药残留问题,予农友或消费者而言都不好。因此,通过生物性防治来处理白蚁,依然是目前最佳的途径。 ◆


如果您在几秒钟后无法查看评论,请尝试重新加载页面。

还没订阅我们的杂志?
您现在可直接线上订阅我们的杂志

Shortcut - 农牧世界